3月24日FierceBiotech公布了讀者如何看待現在生物技術牛市的調查結果?偣灿656人參與了這次民意調查,其中52%的讀者認為現在美國生物技術市場存在過熱現象,是泡沫。而也有48%的讀者認為現在的牛市是科技和剛性需求的結果,是生物科技的春天。 首先得澄清一下這個調查的實質。這是所有FierceBiotech讀者都可以參與的民意調查,包括我本人,所以不一定代表專家的投票表決。另外,這個網絡雜志的很多讀者是生物技術的投資者,所以回答不一定代表他們的真實看法因為這里面顯然涉及個人利益。但是FierceBiotech今天公布了一些代表性判斷根據,還是值得我們借鑒。 泡沫論的主要根據是現在美國的低利率不可持續、醫藥市場總額上限未被重視、以及研發風險被不合理忽略。美國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一直保持零利率以促進經濟復蘇,這迫使資本進入股市。顯然零利率不可能永遠保持下去,一旦宏觀經濟政策改變,資本會迅速退出生物技術領域。這個估計沒人懷疑。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整個醫藥市場是有上限的,即便所有疾病都被根治社會也沒有那么多錢為每個新藥支付每人每年15萬美元的藥費。當然大量顛覆性藥物同時出現最先失去市場的是沒有什么附加價值的me-too藥物,但目前對生物制藥市場的總估價已經不是是否雞肋藥物能否賣高價的問題。如果現在的癌癥免疫療法、PCSK9抑制劑、上周五提到的阿爾茨海默藥物都在5年之內上市,加上現在的丙肝和其它昂貴藥物,如果都按現在投資者期待的價格出售,那么醫療支付系統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幾乎可以肯定有些藥物將以較低價格出售,所以令現在的股市高于其實際價值。 當然更可能的結果是很多現在看好的藥物無法上市。正如我們上周五所說的,二期臨床前的投資基本和擲骰子沒什么兩樣,所以下多大賭注必須有節制。臨床前數據之所以顯得有一定預測作用是因為FDA不允許沒有臨床前數據的化合物進入臨床研究,否則投資者可能得重新評價臨床前數據的價值。最近剛統計進入一期臨床的藥物平均有95%失敗。Flexus的IDO抑制劑這樣的藥物如果按這個風險計算上市得掙250億美元才能保本,這還不算臨床開發和機會成本。 剛需論的主要觀點是現在的藥物靶向性更強更容易看到療效、生物制藥企業雖然吸了很多金但和大藥廠比還不算多、大量資本無處可去、大藥廠亟需收購對象而生物技術公司創新更強等。這些觀點當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我認為泡沫論的說法更有說服力。當然也有少數人認為只有少數企業的市值可以持續,多數會破產。這雖然有點答非所問,而且基本是廢話,但這卻是最可能的結果。即整個行業是個泡沫,但有個別企業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