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昨日電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 整個規劃共分八篇二十七章,其中醫學和生命科技涉及多個領域,醫谷現整理歸納如下: 第四章 實施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 深入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重大新藥創制。圍繞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10類(種)重大疾病,加強重大疫苗、抗體研制,重點支持創新性強、療效好、滿足重要需求、具有重大產業化前景的藥物開發,以及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基礎研究能力建設,強化創新平臺的資源共享和開放服務,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藥物創新體系,新藥研發的綜合能力和整體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加速推進我國由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轉變。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突破突發急性傳染病綜合防控技術,提升應急處置技術能力;攻克艾滋病、乙肝、肺結核診防治關鍵技術和產品,加強疫苗研究,研發一批先進檢測診斷產品,提高艾滋病、乙肝、肺結核臨床治療方案有效性,形成中醫藥特色治療方案。形成適合國情的降低“三病兩率”綜合防治新模式,為把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乙肝由高流行區向中低流行區轉變、肺結核新發感染率和病死率降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提供支撐。 部署啟動新的重大科技項目 重大科技項目 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以腦認知原理為主體,以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腦重大疾病診治為兩翼,搭建關鍵技術平臺,搶占腦科學前沿研究制高點。 重大工程 健康保障。圍繞健康中國建設需求,加強精準醫學等技術研發,部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常見多發病等疾病防控,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加快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推進惠民示范服務。 第五章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 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 人工智能。重點發展大數據驅動的類人智能技術方法;突破以人為中心的人機物融合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研制相關設備、工具和平臺;在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類人智能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實現類人視覺、類人聽覺、類人語言和類人思維,支撐智能產業的發展。 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突破虛實融合渲染、真三維呈現、實時定位注冊、適人性虛擬現實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形成高性能真三維顯示器、智能眼鏡、動作捕捉和分析系統、個性化虛擬現實整套裝置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設備;拘纬商摂M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在顯示、交互、內容、接口等方面的規范標準。在工業、醫療、文化、娛樂等行業實現專業化和大眾化的示范應用,培育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產業。 發展新材料技術 納米材料與器件。研發新型納米功能材料、納米光電器件及集成系統、納米生物醫用材料、納米藥物、納米能源材料與器件、納米環境材料、納米安全與檢測技術等,突破納米材料宏量制備及器件加工的關鍵技術與標準,加強示范應用。 先進功能材料。以稀土功能材料、先進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功能陶瓷、特種玻璃等戰略新材料為重點,大力提升功能材料在重大工程中的保障能力;以石墨烯、高端碳纖維為代表的先進碳材料、超導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極端環境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為突破口,搶占材料前沿制高點。 發展先進高效生物技術 前沿共性生物技術。加快推進基因組學新技術、合成生物技術、生物大數據、3D生物打印技術、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基因編輯技術、結構生物學等生命科學前沿關鍵技術突破,加強生物產業發展及生命科學研究核心關鍵裝備研發,提升我國生物技術前沿領域原創水平,搶占國際生物技術競爭制高點。 新型生物醫藥技術。開展重大疫苗、抗體研制、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干細胞與再生醫學、人體微生物組解析及調控等關鍵技術研究,研發一批創新醫藥生物制品,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生物技術產業體系。 生物醫用材料。以組織替代、功能修復、智能調控為方向,加快3D生物打印、材料表面生物功能化及改性、新一代生物材料檢驗評價方法等關鍵技術突破,重點布局可組織誘導生物醫用材料、組織工程產品、新一代植介入醫療器械、人工器官等重大戰略性產品,提升醫用級基礎原材料的標準,構建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產品創新鏈,提升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競爭力。 綠色生物制造技術。開展重大化工產品的生物制造、新型生物能源開發、有機廢棄物及氣態碳氧化物資源的生物轉化、重污染行業生物過程替代等研究,突破原料轉化利用、生物工藝效率、生物制造成本等關鍵技術瓶頸,拓展工業原材料新來源和開發綠色制造新工藝,形成生物技術引領的工業和能源經濟綠色發展新路線。 生物資源利用技術。聚焦戰略生物資源的整合、挖掘與利用,推進人類遺傳資源的系統整合與深度利用研究,構建國家戰略生物資源庫和信息服務平臺,擴大資源儲備,加強開發共享,掌握利用和開發的主動權,為生物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生物安全保障技術。開展生物威脅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檢測溯源、預防控制、應急處置等生物安全相關技術研究,建立生物安全相關的信息和實體資源庫,構建高度整合的國家生物安全防御體系。 發展現代食品制造技術 營養健康。開展食品營養品質調控、營養組學與抗慢性疾病機理研究,突破營養功能組分篩選、穩態化保持、功效評價等關鍵技術,掌握營養功能組分高效運載及靶向遞送、營養代謝組學大數據挖掘等核心技術,以及基于改善腸道微生態的營養靶向設計與新型健康食品精準制造技術,加強主食營養健康機理與現代化關鍵技術研發,開發多樣性和個性化營養健康食品,有力支撐全民營養健康水平提升。 第六章 健全支撐民生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 重大疾病防控。聚焦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等重大慢病,消化、口腔、眼耳鼻喉等常見多發病,包蟲、瘧疾、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疾病,以及傷害預防與救治技術等,加強基礎研究、臨床轉化、循證評價、示范應用一體化布局,突破一批防治關鍵技術,開發一批新型診療方案,推廣一批適宜技術,有效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和提升基層服務水平。 精準醫學關鍵技術。把握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機遇,建立百萬健康人群和重點疾病病人的前瞻隊列,建立多層次精準醫療知識庫體系和國家生物醫學大數據共享平臺,重點攻克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組學研究和大數據融合分析技術等精準醫療核心關鍵技術,開發一批重大疾病早期篩查、分子分型、個體化治療、療效預測及監控等精準化應用解決方案和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學診療模式變革。 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解決我國出生缺陷防控、不孕不育和避孕節育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建立覆蓋全國的育齡人口和出生人口隊列,建立國家級生物信息和樣本資源庫,研發一批基層適宜技術和創新產品,全面提升出生缺陷防控科技水平,保障育齡人口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數字診療裝備。以早期、精準、微創診療為方向,重點推進多模態分子成像、新型磁共振成像系統、新型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新一代超聲成像、低劑量X射線成像、復合窺鏡成像、新型顯微成像、大型放射治療裝備、手術機器人、醫用有源植入式裝置等產品研發,加快推進數字診療裝備國產化、高端化、品牌化。 體外診斷產品。突破微流控芯片、單分子檢測、自動化核酸檢測等關鍵技術,開發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高通量液相懸浮芯片、醫用生物質譜儀、快速病理診斷系統等重大產品,研發一批重大疾病早期診斷和精確治療診斷試劑以及適合基層醫療機構的高精度診斷產品,提升我國體外診斷產業競爭力。 健康促進關鍵技術。以定量監測、精準干預為方向,圍繞健康狀態辨識、健康風險預警、健康自主干預等環節,重點攻克無創檢測、穿戴式監測、生物傳感、健康物聯網、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等關鍵技術和產品,加強國民體質監測網絡建設,構建健康大數據云平臺,研發數字化、個性化的行為/心理干預、能量/營養平衡、功能代償/增進等健康管理解決方案,加快主動健康關鍵技術突破和健康閉環管理服務研究。 健康服務技術。推動信息技術與醫療健康服務融合創新,突破網絡協同、分布式支持系統等關鍵技術,制定并完善隱私保護和信息安全標準及技術規范,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知識集成、多學科協同的集成式、連續性疾病診療和健康管理服務模式,推進“互聯網+”健康醫療科技示范行動,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改善就醫模式和強化健康促進的目標。 藥品質量安全。瞄準臨床用藥需求,完善化學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技術體系,開展高風險品種、兒童用藥、輔助用藥的質量和療效評價,以及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評估、藥品質量控制等研究,提高我國居民的用藥保障水平,提升藥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養老助殘技術。以智能服務、功能康復、個性化適配為方向,突破人機交互、神經—機器接口、多信息融合與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開發功能代償、生活輔助、康復訓練等康復輔具產品,建立和完善人體心理、生理等方面功能的綜合評估監測指標體系和預警方法,建立和完善促進老齡健康的干預節點和適宜技術措施,建立和完善養老服務技術標準體系和解決方案。 中醫藥現代化。加強中醫原創理論創新及中醫藥的現代傳承研究,加快中醫四診客觀化、中醫藥治未病、中藥材生態種植、中藥復方精準用藥等關鍵技術突破,制定一批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病的臨床方案,開發一批中醫藥健康產品,提升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層次,加快中醫藥服務現代化和大健康產業發展。 第八章 持續加強基礎研究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重點部署的基礎研究 面向未來人機物融合的信息科學 醫學免疫學問題 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 納米科技。 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 干細胞及轉化。 發育的遺傳與環境調控。 合成生物學。 基因編輯。 第九章 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 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與服務平臺建設 生物(種質)資源與實驗材料共享服務平臺。重點加強實驗動物、標準物質、科研試劑、特殊人類遺傳資源、基因、細胞、微生物菌種、植物種質、動物種質、巖礦化石標本、生物標本等資源的收集、整理、保藏工作,提高資源質量,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提升科研條件保障能力 實驗動物。開展實驗動物新資源和新品種培育,加快人源化和復雜疾病動物模型創制與應用,新增一批新品種、新品系,資源總量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開展動物實驗新技術和新設備開發,加強實驗動物標準化體系建設,為人類健康和公共安全提供有效技術保障。 科研試劑。重點圍繞人口健康、資源環境以及公共安全領域需求,加強高端檢測試劑、高純試劑、高附加值專有試劑研發,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試劑;開展科研用試劑共性測試技術研究,加強技術標準建設,完善質量體系,提升科研用試劑保障能力。 此外,國家十三五規劃除明確各領域的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外,在具體保障落實方面提出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同時繼續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機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區域聯動、全球互動方面加強落實與推進。 |